反方:明星代言并不美。
1.代言及推广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支撑。
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因为他的稀缺性,稀缺带来的则是不菲的身价。演艺明星是日化品牌代言人的首选。但一线演艺明星身价大都在200万元以上,港台巨星的身价甚至高达上千万元。
在战争中,一个战士,需要10个保障人员为之服务。在品牌推广中,传播费用至少要达到请明星代言费用的五倍才能发挥明星代言的效果,这包括持续性的、大力度的广告投放,不间断的、有明星参与的系列活动。这还不包括市场开发、渠道维护、终端建设等相关营销费用。据说,请小S代言的清扬,上市数月的整体营销费用就高达数亿元。这对于本土中小型日化企业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明星代言要恰当把握火候,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财力支持,整体营销推广没有把市场烧到100度,就可能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如果企业超出自己的实力,即使一时能把市场炒热,也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面临顷刻崩盘的巨大风险。
明星代言是“一场有钱人的游戏”,企业务必量力而行。
2.明星与品牌不匹配,传播出现负效应。
选明星就像找老婆。品牌与明星的关系一旦确立,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家庭
3.“可信赖”。是指明星可以得到目标消费者的信任。“没问题”、“不滥情”的明星并不表明其就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那些经常出演“反面人物”的明星,如果推荐某个产品,消费者会感到很好笑,很难产生信赖感。明星应该是公众的“意见领袖”,给目标消费者天然的信任感,这样消费者才会感觉其代言的产品真实可靠。
业内观点:
中小日化企业选择代言应多样化
明星代言作为企业品牌的一种广告表现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醒消费者注意,因此,是否请大牌明星代言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否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进而引起消费的“心动”直至“行动”。否则花了不菲的费用,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据报载,中国企业盲目追星每年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也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中小日化企业,由于资金上捉襟见肘,更应该有策略、多样化地选择代言人,从而实现花少钱办大事的传播效果。
1.量力而行,选明星并非只看名气。
明星的知名度与代言费成正比。但在某些时候,明星的高知名度可能会转化成广告的负担,极容易让观众看透其中的玄机。例如去年由演员史可、马羚代言的某祛斑霜,就有不少观众质疑史可、马羚在广告中的斑痕为弄虚作假,更有网友直接指出 “这几年我们什么时候看到史可长过那么不堪入目的色斑?”可见,明星的知名度反而成了广告的硬伤。 |